什么是企业信息化

本篇文章大约2700余字,阅读时间5~12分钟

企业信息化系列文章之一

什么是企业信息化

企业信息化是若干年前炒的很火的一个现象,也有人归纳了很多概念来阐述这个概念,然而这个概念只是在国内比较火爆,无数的企业折腾了一轮又一轮,投入巨资,然而大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,最后基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:“谈企业信息化都是骗人的”。

即使现在,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企业信息化,弹出来的除了种种“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”之外,好多都是一些老调重弹的泛泛大道理,很多开发信息化系统的公司都转型成了“新兴互联网saas产品供应商”,其本质上还是拿着以前的思路套了个互联网壳而已,使得本就混乱的信息化概念更加碎片。

IT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了大量互联网新贵企业,似乎革命就要到来;比起红火热闹的IT行业,其实商业本身的核心概念变化还是很缓慢的,这也印证着一轮轮的泡沫背后价格逐渐回归价值的朴实原理。

笔者实施过小到一个excel文件就搞定的信息化方案,也主持过多层次多地域的大型信息系统;从传统的单机管理,到时下流行支持大数据与AI的弹性互联网架构;既做过高速生产的流水线企业,也辅助了效率低下垄断机构的信息化过程;曾就职于创业公司、国企、上市企业等……将近二十年的工作时间和专业服务,见证了国内“企业信息化”多年来的一轮又一轮旧瓶装新酒,改头换面上阵忽悠乱象。于是决心坐下来,从一个实施者的角度,写一点适用经验。无意于改变大环境的现状,只希望能帮到有心的客户以及从业者,少走弯路。

企业

一般人对企业的大体印象是:西装革履的销售、秃顶的董事总经理、面容严苛的中层干部和挥汗如雨的一线工人;而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的人,可能会想到老总违规的操作、财务锱铢必较的劲头,同级部门的明争暗斗,销售压力带来的彻夜难眠以及惶惶不可终日的危机感;对于新走入社会的年轻人,可能是各种莫名其妙的制度、功劳归领导苦劳归自己的不公,还有仅能糊口的薪水……

实际上企业最主要的是经营活动,以及支持经营活动的各种支持活动,简而言之,就是企业的“主营业务”以及支持主营业务的“管理业务”。根据“主营业务”的不同,还可以分为以物为主的“生产型企业”和以人为主的“服务型企业”等,在我国有个简单分类,叫做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;“管理业务”还可以分为若干更专业的方面,包括财务、人力、行政、市场,而单单就市场而言,又可以分为供方市场和销售市场等。大型企业由于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拓展变迁,大多是多种业务的结合体,而小型企业则往往专注于一两个业务方面。

无论企业里的哪种业务,都是基于一定的制度或者习惯进行进行约束,并使用不同的物料或资源、经过不同的人和部门,才能达到最终目的,此之谓流程。一人企业亦是如此,只不过这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已。

企业的“管理业务”中还有一类业务比较特殊,就是“决策”。“决策”轻易很难发动,然而一旦变动,往往影响着企业某个方向的未来,甚至整个企业的安危。而“决策”的发起者,往往也是企业中情况掌握最多的团队或个人。

信息

谈到信息,估计不少人可能会想起计算机、Excel、Email、以及老板手机里不能给你看的那些短信息。实际上在企业信息化这个概念里,信息被狭隘化了。信息不应该单单指跑在网络上、存储在电脑里的那些文字、数字、秘密等。

回到上面介绍企业业务的那一节,无论是企业的主营业务(比如炼钢、制药、美容美发、小超市、人力外包),还是企业的“管理业务”,在每一次具体业务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关键性的记录,来确保业务能够不偏离既定方式,正常进行,并且能在发生问题的时候,找到问题的原因,进行追责或者改进。那么这些关键性的记录就是所谓信息。关键性记录越详细,对曾经发生的业务的描述就越清晰,还原性就越好。

“信息化”中的“化”指的是记录和处理信息(特指上面一节中的广义信息)的过程,年纪大一点的读者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:财务人员带着厚厚的眼镜,拿计算器甚至算盘,对着10厘米的账册孜孜不倦的重新计算。这个例子里,账册就是企业资金往来信息的记录,也可以看做企业财务系统的信息化,当然根据“企业信息化”的狭义概念,必须得买个电脑,上个财务管理软件(以前叫电算会计软件)才叫“信息化”。

广义上的信息化,是指利用各种工具记录业务过程中的关键数据。以前的账册,后来的电子表格,现在的各种联网系统。如果原始人有企业的话,今天大家打了多少兔子,各家分了多少都写在洞穴壁上,也是一种企业信息化。

之所以在第一小节拓宽了“信息化”的概念,不单纯局限在现代IT技术里,其实是为了帮助理清思路。因为企业最重要的是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,企业的管理者和参与工作的人,也可以从本人专业的角度讲清楚业务过程,不必非得使用那些似是而非的现代IT术语。现代IT技术的概念非常繁多并且专业,并不是跨行业的人能够轻易理解的,这样就会造成沟通中的理解偏差;而实施“信息化”从业人员大多出身于计算机类专业,他们需要的是一个“业务专家”,而不是一个“行业专家耳闻了一些概念的变成的半吊子信息化新手”。

范围

很多人会想到这样的场景:业务专家和IT从业者认真细致的调研、加班编写代码调试设备、各部门协同测试使用,最后完美企业解决问题。实际上这只是推销信息化系统的销售员描绘的乌托邦而已。

针对整个企业的“完全解决方案”描绘的目标固然吸引人,但那只是话术而已。在笔者看来,只要企业在业务过程中运用了计算机或者相关的IT、自动化技术来记录关键信息,那就称得上是信息化。一个小卖部的老板,以前都是手工记进销存账目,后来使用手机APP或者Excel文件来记录,不仅提升了效率,而且还能随着买卖方式的变动不断修正自己的记录格式,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信息化。同样,对于全球性企业例如亚马逊,收集各地售卖数据,利用新开发的AI和大数据工具调整企业战略,也是一个完美的信息化。

从企业业务的复杂性来讲,几乎很难将一个企业的模式完全复制到另一个企业当中去。从笔者的经验来看,即使是一个企业两条同样的生产线生产同样的产品,只要人和设备稍有差异,也不能完全复制。因此一揽子的“行业解决方案”基本上是不靠谱的,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做过多了解。

这里笔者给出的结论是:就单个企业内的业务范围来看,大一统的全面信息化实不可取的;企业最需要信息化的地方,是急需优化的、不透明的、需要收集数据的某些业务点(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管理业务)。这也符合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史:主营业务和管理业务的交集是财务系统,所以财务系统是信息化系统中最先发展起来也是最成熟的。

再强调一次:不要寄希望于一揽子方案,真正的信息化专家,至少要扮演两个角色:业务专家角色找到业务的切入点;IT专家角色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该业务点需要解决问题。

当然,从“点”状信息化,到“线”状信息化,再到“网”状信息化,需要一定的前期规划,但这是实际操作问题,将在后面的文章中逐步展开。

本篇结语

除了在概念上进行了拓展之外,本篇其实是要打消各位读者对于“企业信息化”的狭窄认知。

只要运用工具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关键信息进行了记录,就能算做信息化。

企业内的业务专家不需要使用不熟悉的IT概念来诠释业务,一定要使用自己熟悉的业务语言。

信息化最好先从业务点开始,全面的信息化系统也只是一系列工具的集合。

手段无所谓先进与否,要合适使用者适合当前业务。

下篇展望

下一篇的内容主要是谈谈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一些作用。一以贯之的,这里不会鼓吹信息化的宏大目标这类话术。q